吕江,教授,法学博士,博士生导师。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副院长,丝绸之路能源法研究所所长。陕西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,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。
主要研究领域: 国际法,国际能源法,气候变化法,“一带一路”法治和涉外法治
联系方式: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00号我校雁塔校区89号信箱
邮编:710063
【学术著作和译著】
1.《气候变化<巴黎协定>遵约机制述评》,知识产权出版社2023年版(独著)
2.《能源革命与制度建构:以欧美新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为视角》,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版。(独著)
3.《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:一种法律的语境范式》,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。(独著)
4.《英国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》(“十二五”国家重点图书),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。(独著)
5.《气候变化<巴黎协定>及中国的路径选择研究》,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年版。(合著)
6.《“一带一路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法律与实践》,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版。【副主编】
7.《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(草案)专家建议稿与说明》(“十二五”国家重点图书),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。【共同主编】
【参编教材】
1.《国际法学核心知识点精解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。
2.《能源法学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
3.《国际法》,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
【研究论文】
1.《后疫情时代全球能源治理重构:挑战、反思与“一带一路”选择》,载《中国软科学》(CSSCI)2022年第2期,第1-10页。(独立)
2.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涉外法治话语生成与实践逻辑: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为视角》,载《法学评论》(CSSCI)2022年第1期,第1-16页。(独立)
3.《碳达峰、碳中和与路径选择:英国低碳转型20年(2000-2020年)的启示》,载《宁夏社会科学》(CSSCI)2021年第5期,第55-65页。(第二)
4.《“一带一路”与后疫情时代国际能源秩序重塑:全球挑战、治理反思与中国选择》,载《社会主义研究》(CSSCI)2021年第4期,第189-197页。(独立)
5.《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全球能源供需平衡机制的构建: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视角》,载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》(CSSCI)2021年第1期,第159-165页。(独立)
6.《能源治理现代化:“新”法律形式主义视角》,载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(CSSCI)2020年第4期,第48-59页。(独立)
7.《“一带一路”能源合作伙伴关系:缘起、建构与挑战》,载《东北亚论坛》(CSSCI)2020年第4期,第113-126页。(独立)
8.《卡托维兹一揽子计划:美国之后的气候安排、法律挑战与中国应对》,载《东北亚论坛》(CSSCI)2019年第5期,第64-80页。(独立)
9.《“一带一路”能源合作(2013-2018)的制度建构:实践创新、现实挑战与中国选择》,载《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》(CSSCI)2019年第6期,第10-19页。(独立)
10.《“一带一路”能源金融的制度建构:国家属性、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》,载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》(CSSCI)2019年第2期,第159-165页。(独立)
11.《从国际法形式效力的视角对美国退出气候变化<巴黎协定>的制度反思》,载《中国软科学》(CSSCI)2019年第1期,第10-19页。(独立)
12.《全球能源变革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的挑战与应对》,载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》(CSSCI)2018年第1期,第164-171页。(独立)
13.《规则的背后:美国页岩革命的制度反思》,载《美国研究》(CSSCI)2016年第2期,第95-108页。(独立)
14.《<巴黎协定>:新的气候制度安排、不确定性及中国选择》,载《国际观察》(CSSCI)2016年第3期,第92-104页。(独立)
15.《破解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困局——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》,载《上海财经大学学报(哲社版)》(CSSCI)2014年第4期,第95-104页。(独立)
16.《论国际法的实效:以国家新能源战略的经验证成》,载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(CSSCI)2013年第4期,第53-59页。(独立)
17.《气候正义与国际法》,载于《思想战线》(CSSCI)2012年第5期;(独立)
18.《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与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》,载于《法学评论》(CSSCI)2011年第6期,第82-89页。(独立)
19.《“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”原则的制度性设计》,载于《山西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1年第5期; (独立)
20.《英国低碳能源法律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》,载于《武大国际法评论》(CSSCI)2011年第14卷第2期,第119-136页。(独立)
21. 《欧盟能源安全困境及其出路》,载于《武大国际法评论》(CSSCI)2010年第1期,第229-250页。(独立)
22.《准公共产品与非营利组织刍议》,载于《经济问题》(CSSCI)2007年第1期;(第一)
23.《重构与启示:国际法纽黑文学派的新进展》,载于《华东理工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0年第3期;(独立)
24.《论能源法的元规则:以能源变革为中心的语境实在》,载《浙江工商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6年第3期,第36-45页。(独立)
25.《对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思考——以能源法律人才培养为例》,载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(CSSCI扩)2015年第6期,第6-8页。(第一)
26.《国家核心利益与气候变化立法:在原则与规范之间》,载《吉首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(CSSCI)2014年第4期,第34-40页。(第一)
27.《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国际规则协同:演进、挑战与中国选择》,载《北京理工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(CSSCI扩)2022年第2期,第50-60页。(独立)
【课题研究】
主持课题:
1.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欧美能源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性设计及中国的路径选择研究》(项目批准号:20XGJ008)
2.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欧美新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及中国的路径选择研究》(项目批准号:11CFX069)(结项)
3.2009年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《哥本哈根变化谈判对构建中国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的影响》(项目批准号:09YJC820068)(结项)
4.2019年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《气候变化<巴黎协定>遵约机制的实施研究》(项目批准号:CLS(2019)C17)(结项)
5.2013年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《德班平台下应对气候变化单轨制安排的法律问题研究》(项目批准号:CLS(2013)D225)(结项)
【获奖情况及其他】
1.2020.12 专著《能源革命与制度建构:以欧美新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为视角》,获教育部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2.2020.12 论文《“一带一路”能源合作的制度建构》获西安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3.2020.12 著作《气候变化<巴黎协定>及中国的路径选择研究》获西安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4.2017.05 陕西省国际法学科“三秦学者”团队学术骨干。
5.2019.04 专著《能源革命与制度建构:以欧美新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为视角》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。
6.2018.05 论文《规则的背后:对美国页岩革命的制度反思》获陕西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7.2014.08 专著《英国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》获山西省第八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8.2012.04 论文《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与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》获2012年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“百部(篇)工程”一等奖。
9.2012.04 论文《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与能源立法的制度性设计》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《经济法学·劳动法学》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。
【课程思政】
2023.09 我校本科教改项目“国际法学课程思政建设及其成效研究”。
2023.05 我校“课程思政教学标兵”荣誉称号
2023.01 我校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。
2022.11 2022年度yh86银河国际课程思政大赛一等奖。